2014-11-12_021350(via)

(看這標題也知道內文雷慘了,沒看過電影的朋友請遠離此文。)

上週受邀前往觀看星際效應的媒體試映會,雖然因為時間的關係錯過了Imax的版本,依舊無損此片給我的震撼。

「最具人文哲思的科幻電影,是諾蘭帶來的全新衝擊。」

儘管科技不停演進,驅動改革的始終是人,就像做數位廣告一樣,各種線上技術推陳出新,令人眼花撩亂,但只要抓住千百年來不變的人心,你就成功地抓到了廣告的核心,這道理放在電影上亦同。

諾蘭前一部作品「全面啟動」是部外表包著富饒趣味的「盜夢理論」,實際上講的是李奧納多心中揮之不去的懊悔,「星際效應」也是,主角帶著為了一圓英雄夢而拋下家庭的懊悔,進行了一趟贖罪之旅,順手拯救人類。(當然你也可以理解成是父親對女兒的愛超越一切。)

很多人都想去看第二次,也覺得看不懂,但在似懂非懂之間,這部電影還是有很多可以討論的部分,有些事不一定有解答,也許諾蘭心中有一個,你心中有一個,你朋友心中有一個,但無論如何,都讓我們來聊聊星際效應吧!

 

o-JESSICA-CHASTAIN-INTERSTELLAR-facebook

思考一:為何地球鬧饑荒 還要花大錢探索宇宙? 

電影背景設定在沙塵肆虐的近未來地球,人們因為植物的疾病,導致糧食不足,社會結構退化成農業時代,高知識份子成為累贅,因為世界更需要的是一雙雙生產食物的手。

在「宇宙兄弟」漫畫中,曾提到一真實事件,1970年修女 Mary Jucunda 給NASA的 Ernst Stuhlinger 博士寫了一封信,她問:「地球上有這麼多人挨餓受苦,他怎麼捨得在探索火星上花費數十億美金?」諾蘭在電影中也試著回答這個問題。

改變饑荒有很多種方式,在地球上改善糧食技術是一種,對未知的宇宙進行探索也是,在電影中沒提到的是,其實探索宇宙會研發出許多技術,有些技術是可以被用在解決疾病、飢荒等等問題來改善社會。

 

Interstellar-Citat1-679x388

但投資一定有風險,用探索宇宙來解決肚子餓的問題看起來太過遙遠,投資未來與著眼當下的比例一拿捏不好,很容易成為因全力發展太空科技而產生經濟危機的蘇聯,電影中的歷史課本也曾提到這一段歷史,無怪乎國民難以認同這樣的投資,使得NASA必須偷偷摸摸地執行這一切計畫。

投資未來與著眼當下,身為決策者的你,該如何選擇?

 

2014-11-12_023423

思考二: 生存vs道德  我與我們的掙扎

犧牲家庭,為了全人類的存活向宇宙航行,是大愛;為了延續人類這個種族而將地球上的人類拋棄,也是大愛?

阿福(誤)不願公開早已解開的公式,讓飛行員帶著根本其實無法執行的計畫航向太空,雖然電影並沒有對阿福(再誤)有多少著墨,但一個為了不讓地球人恐慌而將秘密守護在心中直到死前才公開的科學家,早已知道要犧牲地球上所有人的B計畫才是唯一救贖,該用什麼樣的心情面對身邊的人,把秘密壓抑在心中不說出來需要多大的努力,其實也很值得探討。

換個角度思考,與其說這是阿福的犧牲,不如說是他對自己的答案太過有自信,拖著全人類下水!事後也證明,有五度空間老爸當外掛的女主角,也找到了解救全人類的方法(靠爸族?),其實之前的公式也不是這麼正確。

 

elysium___max_by_benmauro-d6t570g

為了活命假造星球資料,讓太空船前來解救自己的曼恩博士,他的出現是整部片我最喜歡的橋段。連海報、預告片、小道消息都隱藏的很好,讓我第一眼還不敢相信真的是麥特戴蒙。

這角色身為「拉撒路」計畫的發起者,說服其他十一位科學家踏上不歸的旅程,一個偉大的開創者,卻也敵不過孤獨一人凍死在外星的恐懼,很殘忍,卻很有人性。

在生存與道德面前,阿福與麥特戴蒙都選擇了生存的那一端,雖然選擇的格局不同,但以可見人類為了延續生命什麼事都做的出來。而時時刻刻惦記地球上的家人,考量回程燃料與時間而將任務成敗放在第二位的主角,何嘗不也是另一種自私?!

 

inter-mnn_0

思考三:有天人類的語言會變成重力?

電影中最有意思也最為突破的設定,我把這個獎頒給:「重力」。

因為重力,一個失誤需要付出了數十年光陰,主角也因為發現重力異常而上太空,甚至設定成未來的人類其實是生存在五度空間,並使用重力溝通,根本沒有外星人。

也因為未來的人類只能用「重力」來溝通,所以即使他們不停地傳訊給地球上的人類,人類也只能判斷是重力異常,或是鬼魅現象。層次太高無法跟我們溝通的未來人類很無奈,只好放置了一個蟲洞,佈了一個局。

 

 (via)

這樣思考也對,當人類已經可以自行製作蟲洞或是五度空間這種厲害東西,可以在空間與時間中將穿梭自如,人類的科技文明早已超越我們想像的範疇,人類那時還有人型嗎?還是已經成為宛如能量一般的存在?語言的隔閡還困擾著人類?還是已經用腦波還是發展出其他的溝通方式?

「重力」就是諾蘭對未來人類的預言!但未來的人可能也不是使用重力溝通,重力只是為了傳達給我們知道所使用的手段。

如果說「神」是來自未來的人類,他們肯定也面臨維度太高無法跟我們溝通的狀況,也難怪他們必須要化作人類的型態,才能跟我們說說話,講講寓言給我們聽。

不知道對專家來說如何,但對我一介草民來說,未來人類的溝通方式已經超出我的思考範圍,但這部電影號稱有物理專家Kip Thorne撐腰,這背後應該是個有理論基礎的狂想。

 

o-INTERSTELLAR-TV-SPOTS-facebook-1024x512

思考四:這一切都是未來人類佈好的局?

五次元的時間與空間是在同一個維度中,這代表著未來人類已經可以穿梭時空,但誠如上段所述,未來人無法跟地球人溝通,只好透過懂摩斯密碼的主角向地球人傳遞訊息。

老實說看到五度空間的畫面時,我在電影院中是傻掉了,很擔心這電影會不會毀在這裡(畢竟前面都很Discovery,後面突然跳到Disney叫我如何不擔心。)事實證明我是小看了諾蘭。

只是還是會納悶,如果未來人真的這麼厲害可以控制蟲洞,為何不將人工蟲洞控制在離地球近一點的地方呢?(有朋友說明是因為放太近會引力會影響地球。)而且未來的人類雖然已經盡力地將五度空間建造在主角身處的黑洞中,那比未來人類更未來的人類,為何不插手用更高科技讓事情進展的更快一點,而不是緩慢的摩斯密碼呢?

等等等等等....一直找bug的動作,讓我想起之前看到「進擊的巨人」作者對一直挑bug的網友說了一段話我覺得很認同:「漫畫不是為了劇情合理而畫的吧?是要想怎麼畫才不會被腰斬吧!?」我想電影也是,理論與導演想像的綜合體,才叫做電影,不然請去看Discovery。

 

2014-11-12_021125

看完電影後有朋友跟我提到了一部漫畫,星野之宣的「2001夜物語」,一共三集,現已絕版。每集都是充滿哲思的科幻短篇,肯定也啟發了不少科幻電影,喜歡星際效應的你一定會愛。

其中有一篇和「星際效應」的劇情有些呼應。故事描述一位因太空船損壞而迷航在太空的太空人,在漂流50年後遇到了一艘前所未見的巨大太空船,主角當然對於終於遇見高智慧外星種族而感到很興奮,一直要與巨大太空船通訊,但對方一直沒有回應。

下一頁發現,原來巨大太空船是由未來的人類所駕駛,船長就是主角出發前還在襁褓中的孩子,而人類早已發展出超越光速的航行技術,主角花50年才抵達的地方,未來的人類一瞬間就到了。
主角的兒子怕事實太過震撼,不忍告訴他,所以切斷了通訊,故事到此結束。

比起這麼殘忍的故事,「星際效應」溫暖了許多。

 

2014-11-12_015200

最後我想說的是

關於黑洞蟲洞的討論其實已經夠多了,我自己光在寫文的過程中就看了三至四種不同的說法,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去找一下,這裏就不贅述。但老實說根本不用理解電影還是可以看懂電影,引述一段諾蘭在國外接受專訪時說的話:「當你欣賞007電影時,你也不會想要了解詹姆士龐德是怎麼把炸彈解除的。」

這就是行銷手段的雙面刃了,這部片在初期就主打真實理論背景,當然讓大家很想去探討理論的部分,而從看完的口碑來看,確實很多人會提到看不懂,也讓許多害怕燒腦電影的人卻步。

最顯著的影響,就是上映首週的北美電影票房,竟然是由迪士尼的新英雄動畫「大英雄天團」拿下,「星際效應」就這樣硬生生地排在第二名,雖然說這部片本身就不是那麼地商業,但這真的是很不可思議。

 

2014-11-12_023235

從頂尖對決開始,我就成了諾蘭鐵粉,非線性的敘事模式,片段都不浪費的鋪陳,句句精華的對白,架構在現實的奇幻故事,讓每一次觀看諾蘭電影都成為一場腦力激盪。

我覺得這次電影特別的是,並不是用過去諾蘭擅長的手法-用剪輯重組劇情,而是即使電影很直線的前進了,但因為時間相對論的關係,卻讓整個故事的時間軸被巧妙安排過,具有同樣的效果。

諾蘭一直不斷地在挑戰「電影」在人們心中的想像,也無怪乎華納寧願放棄傳奇影業的其他電影版權,也要留下諾蘭電影的發行權。

無庸置疑,電影名人堂已經為諾蘭兄弟留了一個位置,而他們還能拍出什麼樣的故事,還能繼續不失誤下去嗎?(烏鴉嘴...)

 

o-INTERSTELLAR-TRAILER-facebook

如果你想再看一次星際效應,我的建議是螢幕有多大看多大,拋下劇情,去感受人類之於宇宙的渺小,去感受理論基礎下的黑洞衝擊,這些可能都是好幾輩子都無法真實地去體驗的感覺,劇情可以等藍光DVD回來再慢慢解讀,大螢幕是不等人的!

 

 

延伸閱讀:

圖解《星際效應》的科學事實與想像
如果你真的不怕被理論壓垮的話,這篇一次到位講了很多,其中談到如何在三次元空間打造五次元時空的理論很有趣,但正確性就有待高手驗證。

時間旅行(序)~(七) 
這部份算是選修了,在更深入淺出一點講時間旅行的可能與現行理論。

有這麼多人吃不上飯 為什麼還要探索宇宙?
關於Ernst Stuhlinger 博士回答的翻譯文章,很長,但看完會萌生想到NASA工作,為地球人盡一份心力的念頭。

宇宙兄弟
當你有了想去NASA工作的念頭後,再來閱讀這系列漫畫,看完後不管你的年紀多大,肯定都會選擇遞出辭呈,朝夢想前進。

2001夜物語
科幻迷必看,許多短篇都很有餘韻,也會找到許多科幻電影的影子。已絕版。

 

arrow
arrow

    tuna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