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會改變人類的行為與態度的事,往往不需要龐大的花費,只需要一點微小的改變。」這是本次演講英國奧美副總監 Rory Sutherland想跟我們分享的一個概念,我相信對很多人來說這是不可思議的想法,人類是多麼複雜的動物,怎麼可能會因為一些小事情就改變我們的作為呢?
哈,相信我,看完演講加上此文你就會相信了!
「那些會改變人類的行為與態度的事,往往不需要龐大的花費,只需要一點微小的改變。」這是本次演講英國奧美副總監 Rory Sutherland想跟我們分享的一個概念,我相信對很多人來說這是不可思議的想法,人類是多麼複雜的動物,怎麼可能會因為一些小事情就改變我們的作為呢?
哈,相信我,看完演講加上此文你就會相信了!
前陣子,去逛了第六屆台北數位藝術節,和朋友一起玩了頗為有趣的「觀看的機器」,讓人精神為之一振,是一個很有創意的活動阿!「觀看的機器」(A Machine To See With)是由英國的藝術創作團體「爆炸理論」(Blast Theory)所創作的互動作品。主旨是讓人們親身參與數位藝術,成為作品的一部分,體驗虛擬與現實最混亂的結合。
活動一開始,主辦單位給了我一組電話號碼,電話那端是一個充滿磁性的神秘聲音,告訴我一個神祕的任務,他要我去搶銀行!!!
搶劫過程中,跟著電話語音的指令,我到了一間地藏王廟、剝皮寮附近的小巷、龍山寺的廁所,甚至是捷運的地下停車場,也完成了有許多任務,例如:藏匿贓款、到指定的地方與夥伴見面,和陌生人待在同一台車子裡策劃搶劫銀行的細節,在活動中做出不同選擇,就會獲得不同的結局。個人化的結局,則是活動另一個特別之處,讓人想要一玩再玩,體驗所有的結局。
最近看到一個理論(但其實他在09年就提出了),是【異數】的作者: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所提出,她認為,成就一種專業,需要一萬個小時的練習,以每天練習3小時的來算,一共需要十年才會成功!
電子競技和棒球一開始很像,一開始的電子競技在台灣其實沒有資源,因為台灣普遍有著「玩電玩的小孩,就算不會變壞,但是絕對不會讀書,不會賺錢。」的心態,因此,儘管台灣電玩選手,在資源不多的狀況下,屢次拿下國際獎項,但仍不受政府重視。(不過話說回來,台灣好像不受政府重視的運動很多。)
今年WCG 09,台灣拿下手機遊戲《精英賽車 4》的金牌的選手劉祐辰,在巴哈採訪的新聞最後提到:「他也希望政府能夠支持與重視電子競技。他說,電子競技在台灣才剛起步,還要等待一段時間才能夠成熟,希望可以有更多賽事,讓選手有更多機會可以彼此切磋較勁;他希望政府不要對於電子競技比賽流於刻板印象,台灣並不是只有比其他運動可以拿名次,電子競技也是現今世界重視的賽事,也是可以為國拿冠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