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2-08-28_122130
 
我相信,上個禮拜大家都曾看過這張圖。這張圖從8/21中午開始發酵,當天晚上12點就有近兩萬個人分享,到今天8/29分享數已破3萬,首PO的12小時內就超過萬人分享,擴散之快令人乍舌,而這一切的原點,並不是討論串中猜測的什麼政治陰謀,其實就只是個實驗。
 
曾在網路上看過許多病毒傳播的案例,之前寫「誰讓杜甫這麼忙?病毒行銷大解密!」時,我一直在想,傳播的過程真的這麼神奇嗎?這驚人的擴散真的可能人為嗎?

剛好最近大家關心的淫照事件,讓我有機會做這次以FB為實驗室的活體實驗。由於大家熱情參與,結果實在超出預期太多,也讓我發現(或者說是印證)了許多有趣現象,值得記錄下來跟大家討論。

首先,讓我們從「一時興起」說起。
 
 
2012-08-28_120133
 
Start,實驗開始
 
上週二早上,塗鴉牆裡有很多人轉貼inside的Lawrence Lin於G+分享PTT八卦版的一篇文章,內容是幾條因為淫照案我們錯過的新聞事件,猛一看我也跟各位一樣,感到相當震驚,尤其是第六點,當下想說要改成通訊投票也沒說是哪招但由於要繼續工作,暫時沒時間證明上面的新聞是否屬實,我也就沒放在心上。

直到中午吃飯前的一個空檔,我發現FB上轉載此文的人更多了,足見大家對這個話題很感興趣!就在此時,心中忽然閃過一個想法。
 
我打開Powerpoint,將文字複製貼上,加點顏色,並在前後放進兩句煽動力十足的文案:「因為富少淫魔案,我們竟然錯過這麼多」、「別再相信媒體餵樣給你的資訊了」,我猜應該不少人衝著這兩句話就轉載了,根本沒看中間內容到底是什麼。

接著把一個塵封的粉絲團重新布置了一下(身為一個網路人,隨時有幾個分身跟沒在用的粉絲團是很正常的),讓這個粉絲團看起來就像是一個會亂分享搞笑圖片的粉絲團,完全不可疑!
 
最後,將剛剛重製的圖片上傳,並把它轉貼到我的塗鴉牆上,整個過程前後不到20分鐘。此時整個粉絲團的粉絲數只有2個人,文章一個人按讚,一個人分享(都是我)。然後我抱持著「這篇分享數有破百就算很多了吧」的心態和同事出門吃飯。
 
 

2012-08-28_015316
 
粉絲團名稱的重要性
 
一頓飯的時間,已經有一百多人轉載,訝異之於也感覺事情好像會朝有趣的方向發展。不過隨即發現,雖然很多人分享,但粉絲團人數卻沒有增加多少,想了一下,我假設原因有兩點。
 
1.粉絲團本來就內容不多(也就剛剛假裝貼了三篇),而且開始也才10多人加入,就算有人從文章連回粉絲團看到數字不漂亮,加入意願必然會降低。

2.粉絲團名稱有問題,草創名稱是「上班好無聊,來這裡找點樂子吧」。現在是上班時間,如果有上班族加入了這個社團,粉絲團名稱一顯示在塗鴉牆上,大家都知道你在摸魚了,肯定會對形象造成傷害。
 
還好粉絲數還不到30人,還可以更名,我就把名稱改成「我上班很認真,這裡都是深度報導」,逆向操作,讓人加入了之後也不失面子,看看是否能增加大家的意願。果不其然,粉絲團名稱一改,人數開始扶搖直上,10幾分鐘就來到50人大關,爆增四倍。

可見要經營的一個特定主題的粉絲團,名稱是很重要的!因為現在不管什麼資訊都會顯示在塗鴉牆上,不能讓網友加入後覺得丟臉才行。

還有就算是經營品牌的FB,名稱也不能亂取,由於FB搜尋功能很雞肋,如果沒有把粉絲團的名稱取好,很容易搜尋不到。我就看過某保養品品牌的粉絲團用了鮮少人會唸的英文品牌名當粉絲團名稱(而非大家熟知的中文名),就連官網也沒有粉絲團入口,我是因為工作關係所以有非加入不可的理由,要是一般人早在第一關搜尋不到的時候就放棄了。


 
tn7_3pk
   
瘋狂分享的關鍵是-圖片與時事

這個話題其實一早就傳開了,做成圖能夠造成更大迴響的原因,在於網友對圖片的重視已日漸提升,從Pinterest瀑布式瀏覽介面到FB時間軸,都顯示這是個趨勢。

一張「圖片」在塗鴉牆佔據的版位也比「狀態」跟「連結」多很多,而且用一張「圖」就把連結裡的內容都說清楚了,網友不需要做任何點擊就能看到「重點」,自然能增加他們按讚與分享的可能。

再者,Facebook基本上會利用一些數據來評定粉絲團的文章該不該出現在你的塗鴉牆上,只要你的文章分數越高,就會出現在越多粉絲的塗鴉牆上,標準可能是:分享>留言>讚>瀏覽。(參考)
 
抓緊時事也很重要,與時事跟節日搭上線能在最快的時間獲得分享與討論,而分享與討論又是FB判定分數最高的行為,這樣的循環可以讓圖文在很快的時間內爆紅。
 
 
 
2012-08-29_021721
這兩個要素就是實驗成功的主因!一張圖片,講到了最夯的淫照事件,與總是被罵到臭頭的「媒體」,讓大家找到了一個宣洩的出口,因而造成了這麼大量的轉載。

我覺得FB對這些分數的判定肯定會越來越嚴苛,因為他們急著賺錢了!在粉絲團推出「付費讓更多網友看到文章」的功能後,FB理當會出招讓粉絲團文章更難出現在網友臉書上,好讓你有付費需求,這就更考驗粉絲團經營者創造「內容」的功力了! 
 

 
bearings_2012

關於那句:「別再相信媒體餵養給你的資訊了」,其實想說的是

這句話在我的設定中,其實不是看起來的這麼簡單,而是本次實驗重點之一。

媒體是什麼,媒體是一種傳播訊息的管道,我們的認知中媒體常跟「新聞媒體」劃上等號,但其實「社群」也是一種媒體。社群媒體所代表的現象是「使用者即訊息」,我們都在接受訊息,並且也利用按「讚」與「分享」傳遞訊息。

「別再相信媒體餵養給你的資訊了」這句話的意思,並非要你全盤否定來自新聞、報紙、廣告、每個人在網路上所分享的任何一篇文章,任何一則資訊,而是想讓大家開始討論並思考,真實的狀況是否為眼前看到的模樣!

社群媒體是媒體,跟新聞媒體一樣是會餵養各種訊息給你,假設這張圖真的是預謀的訊息操作(好吧現在也算是!),我們不經思考就按讚、轉貼、評論,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幫手,有可能在無形間成就了某種意識,進而達成某些團體的利益。

 
 

 
eclipsed_2012
 
更積極的作為

我認為,其實攤在決策者面前的不過就是一堆數字,但那些數字是每個覺得沒差的「讚」所累積起來的,這些「讚」變成新聞中所謂的「網友意見」,變成所謂的「民意」,變成決策者所謂的「觀眾愛看」。

面對這樣的結果,你應該做的是適時的保持沉默,在未明白事情原由之前;適時的發聲捍衛,在了解並選擇相信之後
 
不是在這個議題上是這樣,面對許多事情,都是如此。



這次有將近600多篇留言中,有蠻多人提出這是政治操作,也是經他們提醒我才發現,圖中所列出這幾條新聞還真都跟政府(執政黨)有關,難怪有許多網友紛紛跳出來「呼籲」大家不要被蒙騙!
 
也有看到許多網友對上面所列的資訊提出質疑與討論,並且找出相關的報導供大家參考,我甚至覺得如果能因此造成正面循環,應該能集結成一股力量,所以我試著在討論串底下留言以及另開一則訊息請大家幫忙找出上面報導的真相。

 
2012-08-29_023454
 
讓我有點小失望的是,很少人按讚,也沒有人響應。(但上面兩隻溜滑板的卻不是如此,硬是獲得了60幾個轉貼。)可見網路上的大家並非真的像我想像中的關心此事,湊熱鬧地分享跟按讚的人佔大多數,不過也可能是我用錯了方法,但我想還需要更強大的誘因,才能讓人們在網路上做click以外的事情。
 
若你是真的想要多關心這世界,了解更多該關心的議題,但不知該去看,BBC紐約時報新頭殼PeoPo公民新聞,這些國內外新聞網都是一個好去處,直接拒看與改變收視行為,絕對比一再地抱怨還要來的有力。
 



實驗之後

這次的實驗對我及一起見證一切的朋友來說,都是一個很有趣且值得學習的經驗,如果下次有機會或有更好的想法,應該還會再啟動更有趣的實驗。

如果大家對這次的實驗、或是文章內容、或對粉絲團操作有什麼想法,歡迎提出討論。有件事提醒一下,如果你非痞克幫會員,就不要用密語功能了,因為我回了你也看不到阿!不好意思的話其實可以傳MAIL給我iceseaxx@gmail.com,也是一個方法。

(文章中那些那些美麗的書雕,來自Thomas Allen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facebook粉絲團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unaman 的頭像
    tunaman

    鮪魚星球人

    tuna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