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1

雖然免費經濟的概念,因為網路而發揚光大,但當我們認真要提到「免費」的魔力時,會發現他早就出現在我們生活周遭。想想自己是否常常拿了免費發送的試用品,但自己其實不太需要;即使肚子很飽,仍會吃下免費得到的一大盤肉;買了一支
0元的手機,卻要繳打也打不完的通話費;也會為了星巴克買二送一的活動,多買一杯香草拿鐵。

「誰說人是理性的」一書中有個章節專門探討消費者對「免費」的看法,值得大家一看,裡面提到,大部分的交易都有利有弊,而當某個事物是免費的時候,我們就會忘記他的缺點。因為是免費的得到的,我們就覺得失去也無妨,不拿白不拿,這樣的心態,讓我們對「免費」趨之若鶩。

不同於現實生活,大部分的東西都需付費,我們可以在網路上看免費的新聞、試聽免費的音樂、觀看免費的影片、使用免費的軟體,網路世界相當美好,什麼都是免費的!但事實上卻不是這樣,對企業來說,網站經營需要頻寬的支出、人力的維護,免費軟體需要研發的經費,持續地更新,這些都需要花費。對我們來說,我們付出了時間坐在電腦前面,成為廣告的觀看者,或是網拍的消費者,這也是一項花費。


不管是企業還是網友,我們都必須清楚知道-使用免費定價的最終目的是引
發消費


既然定價免費的最終目的是引發消費,可見免費,並不等於不用付費,看似免費的世界,其實只是變成另外一種付費方式。就像網拍賣家常常使用滿額免運的促銷方案;博客來的超商取貨服務,只要買足
350元就免手續費,這些小技巧,讓網友為了達到免費的額度,而買下更多的商品,使賣家達到更高的獲利。

另一種則是提供免費網站內容或服務,吸引網友,賺取廣告費的模式。拿
Google來說,Google旗下的服務像是G-mail、搜尋,都置入Google關鍵字廣告,雖然是免費提供的服務,但是關鍵字廣告卻提供了Google收入。這也是為什麼像是Google或是Yahoo,願意花大筆資金併購其他網站,變成旗下的免費服務,成為廣告曝光的平台,當這些服務吸引越多的人使用,廣告版位就越值錢。在這個環節,我們付出了我們時間,換取網站經營者的金錢,同樣也是一種消費。

但除了
Google之外,一般網站要靠廣告生存,其實是有風險的,廣告的收入通常不穩定,就連全球擁有3億會員的Facebook,都因為難以靠線上廣告收支平衡,於今年起研發電子商務獲利模式。除了廣告之外,要能找到獨到的獲利模式,才有可能在網海中生存。

舉例來說,當
Facebook擁有全球最多會員數的同時,也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者資料庫,因此順勢推出電子商務模式,也不用大驚小怪。當你在Facebook上祝賀朋友生日時,也可以順便買些小禮物送他,這些禮物則需由Facebook中的虛擬貨幣購買。可能這個朋友跟你沒有這麼親密,或許你們已經很久沒見,你在Facebook上花個幾十塊送禮物,而不用買什麼昂貴的禮物。一下子,你在他心目中的地位馬上比旁邊只有寫文字祝賀的人高(當然更高於那些在他身旁,但是根本沒發現他生日的人~),這就是Facebook行銷高明之處,而在Facebook上,還有更多類似的可能即將發生。

20068月,Yahoo拍賣提出3%手續費時,造成了出走潮,露天拍賣因為可以免費刊登,而接收了許多從Yahoo拍賣出走的賣家。也因此能夠跟Yahoo分庭抗禮,成為最多賣家的拍賣平台。雖然Yahoo只是收3%手續費,但對一些只想出清家裏二手用品,或是商品利潤較低的賣家來說,3%卻形成一個很大的障礙,免費刊登的露天拍賣,則成為這些賣家的好去處,露天拍賣也因此擴大了自己的版圖。

不過,如果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從免費轉型收費,
Yahoo拍賣評估由於網友已經養成在Yahoo消費的習慣,雖然有手續費的障礙,但並非是向消費者收費,消費者並不會因此離開,對專業賣家來說,這裡還是一個可以深耕的市場,因此會繼續付費使用。Yahoo拍賣也在收費之後積極舉辦許多活動,提高服務品質,讓留下來的賣家深感重視,使得Yahoo拍賣市佔率仍有6成,成為網拍平台的龍頭。

露天拍賣是一個利用免費吸引網友使用很好的例子,Yahoo拍賣則是一個從免費轉行收費很好的例子。今年11月,露天拍賣為了擴充網路頻寬,也開始要收取交易手續費,到時台灣網拍平台又會有什麼大震動,或是改變,則是另外要探討的主題了。

網路上的免費服務這麼多,網友也因此養成寧願找其他的免費服務,也不願意付費的習慣,因此,我認為「免費」只是一種手段,吸引網友養成對該服務的忠誠度,吸引網友多購買更多的東西,但網友最後會不會掏錢,服務或商品本身的設計,才是最後的關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una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